close

  ■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王少普
  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昨天終於公佈了。之前獲獎呼聲很高的日本和平憲法第9條雖未上榜,但其獲得的高關註度,已經反映出和平憲法在日本和世界上深得人心。
  日本和平憲法第9條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要創舉,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和日本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1945年7月26日,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決定性勝利的背景下,盟軍領導人發表“波茨坦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並規定了盟軍占領日本的主要目標:“解除在日本人當中恢復及加強民主傾向的所有障礙”。根據這樣的原則,占領日本後,盟軍總司令嚮日本政府提出了修憲要求:第一,天皇的“職務與權能必須受憲法限制,並從屬於人民的最高意志”;第二,日本“放棄作為國權發動的戰爭,不僅放棄作為解決紛爭手段的戰爭,而且也放棄作為保證自身安全手段的戰爭”;第三,“放棄封建制度”,並警告說,如果日本政府不接受,要將修憲方案直接交日本國民討論。在此壓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同意。以上述要求為核心內容的“憲法修改草案要綱”公佈於眾後,得到日本人民壓倒性的支持。
  根據“憲法修改草案要綱”制定的戰後日本憲法,具有民主性與和平性兩大特點。民主性體現在:將《明治憲法》以天皇主權或神敕主權為根本原則,改變為以國民主權為根本原則。和平性體現在:該憲法第9條明確規定,“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作為國家權力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了達到前款的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因為有了這樣的規定,戰後日本憲法被稱為“和平憲法”。
  有了和平憲法第9條的保障,日本在戰後半個多世紀得以避免戰爭。這一方面使日本能集中精力於經濟建設,在較短時間內取得迅速發展,經濟規模躋身於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對於東亞乃至亞太戰後國際秩序的穩定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是,由於美國在二戰結束時,對日本實行了間接占領,因此,戰後日本政壇與原有日本政壇的聯繫,並沒有如同德國那樣從根本上割斷。其後,美國從冷戰需要出發,加強了對日本的利用,使日本對戰爭勢力的清算,更不如戰後德國那樣徹底。
  在日本右翼鷹派勢力看來,具有鮮明民主性與和平性的戰後日本憲法,是他們顛覆戰後國際秩序、東山再起的重要障礙,一直欲改之而後快。此類活動不絕如縷。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便利用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機會,多次表示要在任內推動自民黨修憲草案落實,併在今年7月以內閣決議的方法強行解禁集體自衛權。
  日本右翼勢力的倒行逆施,使日本乃至東亞各國人民面臨再次陷入戰禍的危險。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民眾掀起了為日本和平憲法第9條申請諾貝爾和平獎的熱潮。
  對此,挪威奧斯陸國際和平研究所所長哈普維肯給予了高度評價。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和平獎應該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哈普維肯認為,在278個和平獎候選者中,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最符合諾貝爾所定標準;目前安倍首相的所作所為,使和平憲法第9條面臨危機。在這種情況下,讓和平獎的評選回歸抑制戰爭這一齣發點,“正合時宜”。
  就上述意義而言,日本和平憲法落選猶榮。  (原標題:日本和平憲法落選猶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m24hmkjq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